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落幕,全国寒窗十二年的学子与家长终于能够松口气,紧绷的心情还没有放下,成绩公布与志愿填报就要开始了。
而当高考成绩公布后,录取率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根据《新华社》1月12日消息称日本的大学录取率高达98%,这让很多人觉得日本学生上大学似乎更容易。
展开剩余90%日本高校情况
相较于日本高达98%录取率,中国的录取率差距令人震惊,那么中国的录取率究竟如何呢?而又是为什么日本的录取率能那么高呢?
日本的录取率
日本的高考录取率高达98%,乍一看感觉人人都能上大学,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24年日本大学提供了62万个招生名额,实际入学人数却只有61万出头。
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说明问题不在于学生能力出众,而是大学招生门槛放得太低,许多私立大学尤其面临生源不足的困境,约六成私立学校都愁招不满学生。
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日本面临的根本问题是人口持续减少,少子化现象早已广为人知,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18岁人口超过200万,但到2024年已锐减至约100万。
在高校数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适龄学生人数骤减导致教育市场从供不应求转为供过于求,为维持运营,各大学不得不降低门槛,通过提高奖学金、简化入学程序等方式吸引生源。
日本学生
因此,当前日本高达98%的大学录取率实际上是人口结构变化的结果,也反映了高等教育机构在生存压力下的被动调整。
2023年全日本已有12所私立大学因招不到学生而倒闭,而且某些偏远地区的公立大学也开始出现教室空置率超过40%的情况。
京都大学
看似稳固的98%录取率背后,是高等教育机构的生存压力,那些亮眼的数字不是繁荣的见证,而是教育体系面对人口断崖时,所出现的必然结果,那么中国的高考是什么情况呢?
中国高考
把目光转回国内,每年高考的盛况,用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来形容都不过分,上千万考生共同奔赴考场的场景,确实印证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说法。
中国高考学子
不过只关注竞争激烈的一面就显得片面了,回顾历史,1977年恢复高考时,录取率低得惊人,有些地区甚至不足2%,那时候能考上大学绝对是光宗耀祖的大事。
1977年庆祝恢复高考
几十年来,国家持续加大教育投入,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全国高考毛录取率已经突破60%,考上大学已经不再困难。
图片来源于齐鲁壹点
这些成果得益于长期的基础建设和资源积累,并降低考试难度导致的,回首这段历程,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凝结着沉甸甸的分量,
而且另一方面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让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
职业教育的崛起
现在“职业教育”的分量越来越重了,以前家长觉得孩子上专科有点丢面子,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国家正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很多省份都在建设“职教高地”,中职生升大学的渠道也越来越畅通。
职业教育
这也是因为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既懂理论又能动手实操的人才最抢手,所以专科院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有些地方都超过了本科招生人数。
这不是说本科教育不重要,而是说明教育路径变得更加多元化了,学习成绩顶尖,能考上985、211,那是本事。
职业教育
动手能力强,对某个技术领域有股子钻研劲儿,那去顶尖的职业院校,将来照样前途无量,甚至可能在某些领域比科班出身的本科生还抢手。
国家教育棋局
中国近60%的高考录取率背后是一套系统化的教育规划和动态调整机制,2024年高考报名人数虽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1300万以上的规模。
面对如此庞大的考生群体,国家通过顶层设计确保教育机会的相对公平,并为不同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高考现场
高考改革这些年一直在调整,从早期的“3 X”模式到后来的“3 3”新高考,现在更注重综合素质评价,考试和招生方式变得更加灵活,更能体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特长。
改变了以往仅靠一次考试决定命运的做法,同时国家也在简化报名流程和完善考试组织,减少重复报名和盲目报考带来的资源浪费,让教育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高考现场
改革背后的温度是能感知到的,取消不必要的重复体检,合并艺术类专业统考,这些细节精准地剔除着制度中的冗余部分。
但更触动人的是那些非标准答案的成长开始被接纳,农村孩子的劳动实践经历可以折算学分,科技创新大赛的奖状不再只是自主招生的敲门砖。
高考现场
而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里,每个数据上传都要校长签字确认,新高考选科组合的“赋分制”计算,每年都要反复模拟验证。
这些背后,是政策制定者深知,任何教育改革,都可能改变整整一代人的人生。
结语
中国和日本的高考录取率看似有很大的差距,但背后反映的教育逻辑和社会现实截然不同,日本的高录取率很大程度上源于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生源不足,大学不得不降低门槛抢学生。
高考现场情况
而中国的高录取率则体现了国家在教育普及和人才培养结构优化上的持续投入,是政府主动推动的教育发展战略。
日本面临少子化问题,录取率提高后,如何维持教育质量和大学生存发展成了难题,而中国则需解决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平衡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既要确保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又要避免升学压力从高考向其他环节转移,两国教育体系都面临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现实挑战。
录取率不过是道门槛,数字背后的风景再好,路还得自己走,面对升学选择,关键不是盲从潮流,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图片来源网络
大学录取只是起点,未来的精彩与否,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选择。
参考资料
齐鲁壹点——2025.06.02——高考报名人数8年来首降背后 教育需求变化探因
齐鲁壹点——2025.06.02——高考报名人数8年来首降背后 教育需求变化探因
新华社——2025.01.12——招生名额比入学人数多 日本进入“全员上大学时代”
新华社——2025.01.12——招生名额比入学人数多 日本进入“全员上大学时代”
经济观察报——2025.06.06——这十年,高考什么变了
经济观察报——2025.06.06——这十年,高考什么变了
发布于:山西省